close

一、【參訪初印象】課程不只是知識,更是「產品」

從講師的角度來看,「課程製作」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,而是一場從產品開發 → 設計 → 包裝 → 體驗的完整流程。這次踏進 TibaMe 汐止總部,我真正感受到「內容=產品」的觀念已成企業級操作模式,具備流程化、工業化、團隊化的高規格運作。
 

二、【課程製作流程觀察】職能導向 × 實戰設計 × 協作編製
由教學設計師(ID)依照產業趨勢與企業職能模型設計課程架構。搭配生成式 AI 工具(如 ChatGPT)設計草案,結合模組化內容,進行教材視覺設計與專案化剪輯流程,打造工業化教學供應鏈。
 

三、【數位攝影棚現場體驗】從講台到演播室的轉變
高規格的拍攝環境與導播系統,包括4K多機位、自動燈光、提詞器與導播室整合。讓講師體驗節目級拍攝流程,並提升影音教學品質與視覺節奏的設計感。
 

四、【生成式AI實作展示】教育內容的加速器與共創器
從腳本、視覺、語音到影片剪輯,生成式AI大幅提高課程製作效率與創意。像是 ChatGPT、Midjourney、Runway、ElevenLabs 等工具,讓教學創作更具延展性與平民化。
 

五、【專業觀察 × 實務啟發】

  • 課程製作可以產業化。
  • 講師需要進化為內容創作者。
  • AI 為教學者帶來平民化製作可能。
     

六、【融合教學 × 技術 × 創新】,才是新世代內容培訓者的價值
這次參訪讓我深切感受到:教學者的競爭力,在於內容轉化力、科技應用力與市場理解力的融合。未來我將持續落地這些實務,協助更多中小企業主與講師跨入 AI 教育世代。

數位內容的AI化轉型

 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志文 的頭像
    志文

    培力教練的日常

    志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