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SWOT分析表--找出有力的競爭對策

整理‧撰文 / 陳清稱 編輯 / 齊立文
 
透過「內部、外部」條件與「正面、負面」因素兩軸交錯,得出4 個分析面向:優勢(Strengths)、劣勢(Weaknesses)、機會(Opportunities)、威脅(Threats),「SWOT分析」是工作上常見的策略分析方法。
 
《工作,分析了再做》一書強調,不論是企業或個人,都可以依據主題不同,條列出4個面向的項目後,再分析出對應策略。
 
應用在企業策略分析時,優勢與劣勢代表「內部條件」,指相較於競爭者所擁有的優劣勢,例如公司制度、廠房設備、人力資源等;機會與威脅代表「外部條件」,指受外在操控影響的現象或趨勢,例如整體環境、法律規章、消費者喜好等。
 
應用於個人層面時,則可以將自己的學歷、專長、性格視為「內部條件」,將就業市場、景氣榮枯、公司環境列為「外部條件」。
 
一般而言,在完成SWOT分析之後,可採取的策略共有4種:提升優勢、降低劣勢、把握可利用的機會與消除潛在威脅。實際運用時,可選擇其中兩個面向,綜合擬定應對策略。
 
《效率工作人的表格思考術》作者西村克己指出,針對SWOT分析中的「外部條件」,預測時間最好在3年以上,才能夠深入探討未來可能遭遇的問題,克服SWOT架構無法預測未來的缺陷。例如,法令規章或社會趨勢的變遷並非一朝一夕,若是只掌握當前的機會與威脅的話,就只能推論出眼前的問題而已,對未來發展助益有限。西村強調,雖然針對機會與威脅的預測,很難百分之百精準,但是只要有7成的精準度即可。
 
對於想要釐清現況、掌握未來的人(或企業)而言,SWOT分析可以從混沌不明的現狀中,爬梳出脈絡清晰的解決方案,成為工作者必備的思考工具。
 
如何製作、運用SWOT分析表?
《工作,分析了再做》指出,製作「SWOT分析表」包含以下3個步驟:
 
1.設定主題,蒐集相關資料
根據分析的主題與目的,尋找相關資料。例如,分析某產品競爭力時,不論是產品本身的成分、外觀、功能,或是同類型產品的市場規模、進出口法規等,都是蒐集資料的範圍。
 
2.篩選、分類資料
過濾所蒐集的資料,去除與分析目的關聯性較低的資料,以避免因資料過於龐雜影響分析精準度,然後將資料分為優勢、劣勢、機會、威脅四大面向。
例如,分別將產品價格相對便宜、產品保存期限短、青少年喜歡透過網路購物、市場接近飽和劃歸在優勢、劣勢、機會和威脅的類別裡。
 
3.分析SWOT圖表,研擬策略
最後,拿出空白SWOT分析表,將上述分類好的資料填入表中,即可開始分析,並分別擬訂4種策略(提升優勢、降低劣勢、把握可利用的機會與消除潛在威脅),找到可能的策略方向後,仍須經過評估後再施行。
最後,要特別注意的是,在SWOT分析表四大象限中所列出的資料項目數量多寡,與該象限的影響力無關,資料項目較多的面向,不代表其影響力比較大,而必須視該項目對於決策目標是否具有關鍵性作用而定,使用時不可不慎。
 
SWOT分析表
適用對象:想要釐清現狀,思考未來對策的人
運用時機:分析自己與競爭者的差異
重要原則:考量內外環境、正負面因素
 
註明:(本文摘自20143月號《經理人月刊》「世界第一的工作術」,資料來源:《經理人月刊》第112 www.managertoday.com.tw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